幼貓(約 0–12 個月)處在「生長黃金期」,骨骼、肌肉、腦神經與免疫系統都在飛速發育。吃得「營養、好吸收、夠熱量、比例正確」,不只是長得壯,更關係到未來一生的健康。本篇用實戰導向的方式,帶你一次看懂幼貓該吃什麼、怎麼選、吃多少、怎麼換,並附上簡易計算方法與餵食範例,讓新手也能立即上手。
延伸採買與諮詢:選品齊全、現場可諮詢的 臭貓動物園;高肉量、低碳水的 傻派貓飼料 與 傻派主食罐 皆適合幼貓作為日常主食或與乾糧雙主食搭配。
一、分齡重點:幼貓各階段該吃什麼?
0–4 週|只限「代乳粉」
-
以幼貓專用代乳粉為主,嚴禁牛奶(乳糖不耐易腹瀉、脫水)。
-
少量多餐,2–3 小時一次;保溫、體重監測同等重要。
4–8 週|斷奶期(泥→糊→軟顆粒)
-
代乳粉 + 主食罐泥化,逐步加入泡軟的幼貓乾糧。
-
目標:由舔食過渡到咀嚼;一週一階,循序漸進。
2–3 個月|過渡期
-
主食罐 / 幼貓乾糧雙主食最佳:水分+熱量與營養密度兼顧。
-
每日 4–6 餐,餐量依體重與活動調整。
3–6 個月|快速成長期
-
仍以幼貓配方為主;增加每日總熱量與優質動物蛋白。
-
每日 4 餐→3–4 餐;鼓勵規律作息與飲水。
6–12 個月|晚成長期
-
監測體態,維持苗條而非「圓潤」。
-
一般建議 滿 12 個月 再轉成貓配方;如已結紮且易胖,可微調熱量。
二、幼貓營養需求重點(挑選標準一把抓)
-
高生物價動物蛋白
-
來源需「明確標示」:去骨雞、火雞、鮭魚…(避免含糊「肉粉」拼湊)。
-
幫助肌肉、器官與免疫發育;適口性也更佳。
-
-
足夠脂肪與必需脂肪酸(含 DHA/ARA)
-
提供高能密度,支援腦部與視網膜發育。
-
-
鈣磷比例
-
目標 Ca:P 約 1.1–1.4:1;比例失衡恐影響骨骼。
-
-
牛磺酸、維生素與礦物質完整性
-
確認「是否依照 AAFCO/NRC 標準訂定成分及需求」。
-
-
適量碳水、少添加
-
幼貓主食建議偏低碳水;避免人工色素、過量香料、防腐劑。
-
實際選購時,可優先考慮高肉量、低碳水、標示透明的產品,例如 傻派貓飼料 與 傻派主食罐 ,再依體態與便便狀況微調份量。
三、挑「幼貓飼料」看什麼?
-
成分序列:前 3–5 位最好是具體命名的動物性原料(如去骨雞、雞肉粉、鮭魚)。
-
蛋白來源:以動物性為主,避免過度依賴豆類分離蛋白。
-
顆粒大小/硬度:幼貓友善的小顆粒(約 0.7–0.8 cm)更好入口。
-
標章與聲明:標示幼貓配方或全齡貓配方。
-
無不必要添加:少色素與甜味劑;腸胃敏感者可優先挑選單一肉源或低過敏配方。
四、挑「幼貓主食罐」看什麼?
-
主食罐 vs. 副食罐:
每日主食應以「主食罐」或主食等級濕糧為主,副食罐僅作加餐或誘食。 -
水分優勢:濕糧水分 70–80% 有助飲水不足的幼貓,對泌尿健康更有利。
-
質地多樣:泥、醬、湯;斷奶期先以「泥狀」過渡,逐步增加纖維感。
-
標示透明:清楚肉源、礦物質與氨基酸添加;確認鈣磷比合理。
五、幼貓吃多少?最簡單「熱量法」計算
幼貓每日所需熱量(概略):
-
先算 RER(Resting Energy Requirement)= 70 × 體重(kg)^0.75
-
幼貓的成長需求約 2.0–3.0 × RER(多數可抓 2.5 × RER)
-
以飼料/主食罐標示的 kcal/杯、kcal/每 100g、kcal/每罐 來換算份量
參考熱量表(抓 2.5 × RER)
體重(kg) | 估算熱量/日(kcal) |
---|---|
1.0 | 約 175 |
1.5 | 約 237 |
2.0 | 約 294 |
2.5 | 約 348 |
3.0 | 約 399 |
例如 1.5kg 幼貓,估 230–240 kcal/日。若某款主食罐為「每 100g=110 kcal」,那一天約需 210–220 g 主食罐;若搭配乾糧,則依比例扣回濕糧克數。
六、一天幾餐?實用餵食配置
-
0–2 個月:5–6 餐(含代乳粉/泥)
-
2–3 個月:4–6 餐
-
3–6 個月:4 餐
-
6–12 個月:3 餐(逐步導向 2–3 餐的成貓節奏)
雙主食建議(濕+乾)
-
早/晚以主食罐補水與鮮肉營養,中間時段餵幼貓乾糧維持能量。
-
腸胃敏感或挑嘴可用少量主食罐作「引味」,逐步拉高主食罐比例。
七、換食不拉肚子的「7 日轉換法」
天數 | 舊配方 | 新配方 |
---|---|---|
1–2 | 75% | 25% |
3–4 | 50% | 50% |
5–6 | 25% | 75% |
7+ | 0% | 100% |
-
全程觀察:便便形狀、次數、是否脹氣與嘔吐。
-
如出現軟便,先退回前一階段比例再多觀察 1–2 天。
八、常見 NG 地雷一次避開
-
拿牛奶當代乳粉:易腹瀉脫水。
-
副食罐當主食:長期恐營養不均。
-
食品換來換去:大多數幼貓腸胃無法承受,易軟便或拒食。
-
高碳水、低肉量:不利於肌肉與器官發育。
-
不看體態只看體重:以「看起來結實、肋骨可摸到不明顯」為佳;過胖過瘦都要調整。
-
忽略飲水:營養充足之外,還要補充水分。最好是乾乾配罐罐,好讓水分攝取充足。
-
忘了口腔健康:乾糧不是牙刷;請搭配刷牙/口腔保健品。
九、實用情境:怎麼幫幼貓建立好胃口?
-
規律與儀式感:固定餵點與時間,讓幼貓有預期感。
-
氣味:主食罐 通常比較香、提升適口性。
-
記錄本:把餐量、口味與便便狀況記下,一週就能看出趨勢。
- 挑食救援:先用主食罐引食,再漸進混入幼貓乾糧;或選擇顆粒較小、肉味重的配方。
十、哪裡能一次買齊、還能得到現場建議?
到 臭貓動物園 可一次購入幼貓主食罐、幼貓乾糧、代乳粉與口腔保健品,現場人員也能依體重、體態與大便狀況幫你微調份量與品牌組合。
📍 推薦門市:臭貓動物園寵物店
-
地址: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 547 號
-
電話:02-2243-0003
-
營業時間:11:00–22:00(每日)
結語
幼貓時期的飲食,是一生健康的地基。掌握「高肉量好吸收、熱量足、礦物質比例正確、少添加」四原則,再用熱量法估算每日份量、分齡分餐、循序換食,就能讓幼貓吃得開心、長得勻稱、活力滿滿。需要選品或客製化建議,歡迎到 臭貓動物園 ,並可優先參考高肉量的 傻派貓飼料 與 傻派主食罐 做為日常主食組合。
常見 Q&A
Q1:一個月幼貓吃什麼?
A1:0–4 週以幼貓專用代乳粉為主,少量多餐,嚴禁牛奶;4 週起開始用主食罐泥化+泡軟幼貓乾糧斷奶。
Q2:三個月幼貓食量要怎麼抓?
A2:用「每日熱量法」:70×體重(kg)^0.75×2.0–3.0。例 1.5kg 約 230–240 kcal/日,再依標示 kcal/罐或/100g換算克數與餐次。
Q3:幼貓一天吃幾餐最適合?
A3:2–3 個月建議 4–6 餐、3–6 個月 4 餐、6–12 個月 3 餐;少量多餐較穩定,也利於腸胃適應。
Q4:幼貓一天吃多少罐頭才夠?
A4:依每日總熱量推回;把所需 kcal 除以「每罐 kcal」或「每 100g kcal」。若同時吃乾糧,需扣除乾糧熱量後再計算濕糧克數。
Q5:幼 貓可以吃肉泥嗎?
A5:可以,但僅作輔助或誘食;請以「主食等級」罐/濕糧或幼貓乾糧做為日常主食,肉泥不可長期取代主食。
Q6:幼貓多大可以吃飼料?
A6:4–8 週可開始泡軟嘗試,8–10 週多數幼貓能咀嚼小顆粒幼貓乾糧;轉換請走 7 日漸進法。
Q7:幼貓飼料吃到多大?
A7:一般建議滿 12 個月再換成貓配方;若已結紮且易發胖,可提早調整熱量,但仍以幼貓營養指標為準。
Q8:幼貓吃成貓飼料會怎樣?
A8:長期恐熱量密度、鈣磷與 DHA 等不足,影響成長與骨骼;短期混餵可,但不建議長期當主食。
Q9:幼貓可以吃什麼(清單)?
A9:幼貓主食罐、幼貓乾糧、專用代乳粉,少量水煮肉可作加餐;避免牛奶、辛香料、人類零食與骨頭。